近日,媒体发现,淘宝、Tik Tok等电商平台预售商品的发货周期越来越长,从最初的10天到30天甚至45天,有的还以工作日计算。在某社交平台上,“讨厌预售”的线下上万,网店预售期长引发了不少吐槽。
在网店预售中,有些是非分明,被消协和媒体频繁点名。比如,在预售商品不退款、预付款不退款等格式条款方面,中消协4月28日表示,不允许利用格式条款,利用技术手段强制交易;6月15日,江苏省消保委针对商家不明码标价预售款和发货期限、随意更改发货日期、单方面撤单或下架等问题,指出部分经营者利用优势地位、转嫁市场风险,习惯于提前锁定消费者。但如果商家明确了解预售规则,履行合同义务,预售期的界限在哪里合适不合适就很难说了。
女装市场集中度低,款式变化快,预售模式引入较早,也是网友吐槽最多的品类。在产品迭代加速、线上退货率高的行业环境下,预售可以显著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。在一些网络名人店里,100款可能只有20款有货。这种“以销定产”的商业模式,也能保证更多样化的服装款式和更便宜的价格,所以买单的消费者很多。预售不一定导致侵权,也可以是商家和消费者的一种相互筛选和共赢。一方面以时间换取空间,形成规模效应,可以更好的抵御风险,另一方面以时间换取性价比,以更低的成本赶上时尚潮流。
自由交易是市场公平的本质。即使是基本款t恤或者其他整版服装,商家也有权选择高库存、重资本的模式,或者保守地采取以销定产、轻资本的模式。无论消费者如何接受现货和预售,什么样的预售款值得等待,都可以用脚投票。然而,一些快时尚品牌不仅要跟上不断变化的时尚需求,还没有足够的供应链响应能力。最后,疫情期间以库存压力大为由预售是不合理的。没有那么多的“必要”,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少大事,也不能单方面占尽优势。